|
|
::: |
|
|
|
|
由於現在飲食多元化,外食人口越來越多,坊間充斥琳瑯滿目的包裝商品,而這些加工商品透過廣告、包裝宣傳,讓孩子的飲食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,挑食與偏食好像已成為許多家長共同的煩惱。擔心孩子吃得太少,無法提供身體生長所需、長不高;擔心營養不夠均衡,影響學習力。每天的用餐時間,上演著「餐桌上的戰爭」,無論是威脅利誘或是苦口婆心,孩子不吃就是不吃,甚至吃一頓飯總是拖拖拉拉,嚴重影響生活作息。
家庭生活往往影響了孩子的個性與生活習慣的養成,其中飲食習慣的養成更是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,想要避免或改善孩子「挑食」的壞習慣,有幾個飲食教養的小技巧,您一定要知道:
1.多多鼓勵孩子嘗試新食物的勇氣一般人對於陌生的環境、事物,多少有些恐懼感,培養孩子嘗試新食物的勇氣,不但可讓孩子有機會品嚐不同食物原始的風味,還可以養成孩子對於周遭新事物嘗試的勇氣、敢於冒險,對於新事物、人際關係更有包容力,也有較大的挫折忍受力。
讓孩子有機會陪您逛逛超市或菜市場認識不同食物或食材,而非只認識玩具、糖果或薯餅;家中準備的食物也可以多做變化,如果礙於家中人口少,準備多樣食材有所困難,也可以偶爾全家到有健康概念的餐館,點不一樣的菜色,讓孩子嘗試新食物的機會,也可以讓孩子學習在外用餐的禮儀。
2.以平常心面對孩子的飲食問題
在孩子一開始嘗試新食物時,一定會面臨恐懼、不安,甚至抗拒的情緒,這時家長如果不小心流露「過渡呵護」的眼神,會讓孩子覺得「嘗試是一件錯誤的事」、「嘗試是可怕的」、「嘗試是不安的」。我的一位友人,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,對於孩子的一言一行相當關切,讓孩子嘗試新食物時,全家人總在身旁連哄帶騙,希望吃下大人所謂「健康有益」的食物,當孩子吃下食物時,全家人則以熱烈的掌聲、不斷讚美孩子,這個方法一開始可能有效,但久而久之,孩子會認為「為家長而吃」、「為讚美而吃」,有時過渡殷切的期盼,反而讓孩子失去品嚐、享受食物的能力,甚至對「吃」感到有壓力。
試著以平常心來面對孩子的飲食問題。大自然中的每一個食物都有其獨特的營養價值,相對的,沒有一個食物是非吃不可,讓孩子學習接受新食物的勇氣、學習品嚐食物中特有的風味,有助於孩子學習面對未知事物的能力。
3.有機會「嘗試」就是成功的開始
「嘗試」是需要勇氣的,一旦「第一次嘗試」的經驗值不佳,往往會影響往後個人對於食物的喜好。根據國外的研究發現,要讓幼兒接受新食物,通常需嘗試七次以上,才會開始認識並接受這個食物。所以孩子在「嘗試」過程中,除了以「平常心」面對,以安慰、體諒代替指責,讓孩子有「下次再嘗試」的勇氣,同時千萬不要因為只試過一、二次,孩子排斥而就打了退堂鼓,在不知不覺中,容易讓孩子誤認為「嘗試新食物」是不愉快的經驗。
4.飲食教養態度及立場要一致,「遷就中有所堅持」
有些孩子在嘗試新食物之後,接受度不高,則想盡辦法逃避,像是「時間換取空間」的戰術,等待阿公、阿媽「救兵」來解圍,不然就是來個「一皮天下無難事」,嘟著小嘴、望著食物,不吃就是不吃,如果家長因為心疼,飲食教養態度軟化,為孩子再另外準備「他喜歡的食物」,這種飲食教養立場無一致性,只會加重孩子挑食的壞習慣、養成孩子驕縱的個性,將來在團體生活中,容易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小朋友。同樣的,偶爾讓孩子知道『我們這一餐的餐食內容,並不會因為你一個人的不喜歡而有所改變』,讓他適應團體生活,久而久之,孩子也會因為對食物的熟悉度,開始接受。
面對孩子抗拒的態度,我們除了以「平常心」面對之外,「飲食教養態度」更要有一致性,在「遷就中有所堅持」。
5.身教重於言教
常常在兒童營養門診中發現,無論是因為體重過重需要減重,還是因為數日未解便來做營養諮詢的兒童,所陪同家長的體型、飲食習慣其實是有相似性。在醫學許多疾病發生原因上,多半是與遺傳基因有關,但有更多的原因卻是來自於家庭共同的不良生活習慣上,特別是飲食習慣。有一次,我帶著二姐的小孩去吃蚵仔麵線,我看到二姐的小孩,很認真的將麵線裡的木耳一根一根挑出來,我並未做指責,而是很開心的吃著我的麵線,二姐小孩問我:「小阿姨,為什麼你敢吃黑黑的一根一根的東西」,我指著他桌上的木耳說:「我最愛吃木耳了,因為他脆脆的,好好吃,如果你不吃,可以給我吃嗎?」一開始他是半信半疑,將木耳讓給我吃,後來他越想越不對,問我:「小阿姨,那個黑黑的東西真的有那麼好吃嗎?」我回答:「那當然,非~常~美味」,於是他接著說:「那我不給你吃,我要吃吃看」,於是他帶著疑問的表情吃下木耳,他接著說:「真的耶,脆脆的,好奇怪喔,我媽媽以前都說那個東西黑黑的、好噁心」。孩子其實對於許多新事物或是食物的喜好,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想法,也因為沒有機會接觸,讓孩子對「陌生食物」有所偏見,如此一來,讓孩子失去了喜歡食物的機會,也失去思考的能力。
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我在學校午餐中意外的發現,有個班級的小朋友特別不愛吃蔬菜、廚餘量特別多,於是在學校午餐巡視時,我特別來到這個班級觀察,卻發現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孩子,正將碗中的紅蘿蔔丁挑出,仔細觀察一看,原來坐在講台前的老師,也正將碗中的紅蘿蔔丁挑出,老師發現之後,機警的做出反應,告訴全班小朋友:「老師是因為非常非常喜歡吃紅蘿蔔丁,所以才將紅蘿蔔丁挑出,再來享受紅蘿蔔的喔!」
家長是孩子營養的守門員,協助孩子選擇對他有幫助、培養孩子喜好有益健康成長的食物同時,更應該以身作則,身教重於言教,孩子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下,自然而來就擁有正確的飲食習慣,以及選擇食物的能力。
飲食習慣的養成非一朝一夕,唯有陪伴孩子一同學習認識食物、嘗試食物的風味,進而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觀念,讓孩子從小學習判斷選擇食物的能力,為自己的健康負責,也讓自己成為自我健康的守護神,對孩子來說,將是一輩子最大的寶藏,更是師長或家長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