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::: |
|
|
|
|
有個朋友提及,他的小孩每天的第二節下課,常會覺得肚子痛,詳細了解情況後,原來是肚子餓,這種情況在每天給予點心後就改善了。這讓我想起小的時候,媽媽也會為我準備點心,每當第二節下課及放學後,就會開心的享用,為了這件事,哥哥姐姐們還常取笑我是個大胃王呢!
到底小孩子需不需要補充點心呢?答案是「因人而異」。
根據國人營養素攝取參考量(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,DRIs)的建議,以小學一年級男童為例,每日所需要熱量,和輕度工作的成年男子(例如:坐在辦公室辦公)所需熱量相近(約為1800大卡)。然而,這些熱量的攝取,對成年人而言,透過三餐的飲食是容易達到,對學童而言,有時是無法由正餐獲取足夠的熱量。一方面小孩子的消化器官還在發育,且活動量較大,另一方面,有些小孩的胃容量又特別小,吃飯的速度比一般孩子來得慢,為了配合團體生活,相對一次進食的食物量就會顯得更少,對於這樣的孩子,點心更顯得重要。足夠的熱量與營養素,孩子才能應付正處於成長的階段,所以少量多餐、適量補充點心,有時是必要的。但是如果點心選擇的不合適,或是吃過量,就容易造成肥胖的問題喔!點心要如何選擇呢?
首先是吃點心的時間,以不影響孩子正餐食慾為原則,儘量在飯前2小時為宜;因此上午第二節課及下午放學後,都是可以給少量點心的時間。
至於選擇點心的內容,和選擇早餐很類似,點心也應以富含多種營養素的食物為主,如果孩子常常吃高油脂高糖高鹽的零食,會讓孩子對三正餐興趣缺缺,又養成重口味的飲食習慣。水果、乳製品(牛奶、羊奶、優酪乳)、麵包、土司麵包、小三明治、豆漿、包子、綠豆湯、仙草、愛玉、水果凍等點心,都是不錯的選擇。家長不妨可選擇一些好攜帶的點心,讓孩子帶到學校,像是水果、麵包、三明治等,也可以在前一天晚上,和孩子們一起切水果,讓孩子學習打理自己的餐點。一些點心可預先準備,像是綠豆湯、仙草等,孩子在下了課後,吃碗自製的甜湯,既健康又衛生,若沒時間準備,也可以買市售的鮮奶或豆漿,所吃的份量不容易過多,才不至於影響到正餐的食慾。
平時,除了應該讓孩子養成三餐規律且正常地吃之外,搭配1~2次的點心,水果和乳製品可以是點心的首選,營養價值高,又是每天所必須攝取的食物內容之一,西式速食、可樂、汽水,甚至糖果與各種零食都是孩子的最愛,偶爾吃吃,滿足口腹之慾無妨,但是千萬不要讓這些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「喧賓奪主」了喔!同時在選擇三餐或點心時,也儘量以均衡飲食為原則,足夠的營養就是讓小孩成長茁壯的最好基礎,也會讓孩子在起跑線上高人一等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